简体版| 繁体版
支持IPv6
当前位置:首页 > 建设信息 > 政策法规 > 政策解读

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取得历史性成就

2023-12-04 09:15     来源:来源《时事报告》第6期
分享 微信
头条
微博 空间 qq
【字体: 打印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顺应治国理政的时代要求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更高期待,鲜明地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把全面依法治国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予以有力推进,筑法治之基、行法治之力、积法治之势,谱写了波澜壮阔的法治中国建设壮丽史诗,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

1.法律规范体系更加完备

在党的领导下,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统筹立改废释纂,加强重点领域、新兴领域、涉外领域立法,加快立法节奏和步伐,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更加完备系统管用。

修改宪法、编纂民法典是新时代法律规范体系建设的标志性成果。2018年,根据中共中央建议,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对现行宪法作出第五次修改,宪法修正案把党的十九大确定的重大理论观点和重大方针政策载入国家根本法,对推动我国宪法与时俱进、完善发展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2020年颁布的民法典,是一部体现我国社会主义性质、符合人民利益和愿望、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民法典,标志着我国民事法律规范体系更加成熟定型。

同时,我国还制定了外商投资法、国家安全法、监察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修改了立法法、国家机构组织法、国防法、环境保护法等法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不断完善。

2.法治实施体系更加高效

全面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设立国家宪法日,建立宪法宣誓制度,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把宪法实施提到新水平。高质量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完善严格规范公正文明的行政执法制度体制机制,推动行政权在法治轨道上行使。

围绕让人民群众在每一项法律制度、每一个执法决定、每一宗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的目标,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加快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建立健全全民普法和法治宣传教育制度,健全公民守法激励机制,形成了以宪法实施为基础、执法司法守法互相贯通的法治实施体系,推动纸上的法律转化为行动中的法律,更加有效发挥法治对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治理的引领、规范和保障作用。

3.法治监督体系日趋严密

加快制定和完善各类监督法律和制度,健全党内监督、人大监督、民主监督、行政监督、监察监督、司法监督、审计监督、舆论监督、社会监督等监督机制。

不断加强对立法权、执法权、监察权、司法权的监督,健全纪检监察机关、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司法行政机关各司其职,侦查权、检察权、审判权、执行权相互制约的体制机制。

依法科学有序推进国家监察体制改革,以宪法形式确认改革成果,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官法》等法律、监察法规,推进监察法规制度建设系统集成、协同高效。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推动形成了运行有序、约束有力、制约有效的法治监督体系,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在监督下行使。

4.法治保障体系更加有力

坚持加强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完善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制度,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和保证更加坚强有力。

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习近平法治思想,确立习近平法治思想在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中的指导思想地位,这在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发展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史和人类法治文明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